索引号: | 11370831004336556A/2016-0955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泗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组配分类: | 历史规划 |
成文日期: | 2016-06-13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泗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
一、城乡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总体构想
十三五期间,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总体思路为:紧紧围绕“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目标,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镇化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确保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城镇发展的总体构想
近期首要任务是建设泗水生态新城,尤其是泗河以南区域;不断完善城市西片区(重点是是开发区西片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依托327国道和星吴公路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建设金庄镇、中册镇,使其成为泗水县一级中心城镇;结合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加快泉林、杨柳、泗张、柘沟重点城镇和其他建制镇建设与发展,加强农村集镇、村镇的规划与建设,形成以县城驻地为核心,以县城为主体,以建制镇和一般集镇为基础的三个层次的城镇体系格局,构筑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地域共同体。
(二)城镇发展的主要目标
1、发展总目标:将泗水县建设成为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齐全的防灾设施、高效能的产业、高水准的城市生活和高品位的城市环境,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济宁东部地区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
2、城镇建设目标:拉开县城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提升县城的中心功能,改善城市面貌,增强吸引力。
严格执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西进、北跨、东优、南控”的发展方向要求。在城市发展中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以及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三)城市具体发展目标
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至2020年,全县人口约63万人,城市人口约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建成区面积约19KM²。
2、城市建设目标:
给水普及率 100%
工业废水处理率 100%
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
燃气普及率 90%
集中供热普及率 90%
锅炉除尘率 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0%
生活垃圾清运率 100%
生活垃圾处理率 80%以上
绿地率 40%以上
(四)中心城区建设
1、用地发展方向:
用地发展避开南部水源保护区,远期不跨越菏兖日铁路。发展方向以向西、向北扩展为主。向西发展对接金庄镇,重点布局产业用地;向北发展建设泗北新区;向南以保护为主,限制发展;向东完善济河以东现状用地功能,优化发展;中部改善居住设施、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职能。
用地发展方向策略强化西接北跨思路,概括为:西进、北跨、东优、南控。
2、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用地空间布局结构可归纳为“一城、两轴、三带、三区”。一城:泗水县主城区,指泗河以南,菏兖日铁路以北,济河以西,玉沟河以东区域,用地面积约24.31平方公里。两轴:分别是指沿圣源大道(济河路)的城市发展轴和中兴路、圣华路之间的城市景观轴。三带:分别是指沿泗河、济河和玉沟河形成的绿化景观带。三区:指主城区外围的三个片区,分别是泗北新区、金庄片区、济河东区。
泗北新区:主要指泗河以北、星吴公路以南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该区为近期城市居住、休闲旅游、商务会展等功能的主要承接地,未来泗水县行政办公、文化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会展中心所在地。该区规划思路改变以往规划先行,层层脱节的规划编制方式,采用结合项目、规划伴行,专项前置,相互反馈的方式进行。将泗北新区打造成为“北岸显文化之厚重;南岸现当代之发展;泗河展生态之纯美”的整体形象。
金庄片区:主要指玉沟河以西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该区为泗水县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地。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三心、多组团”的布局结构。该区严格限制污染型企业的扩张,推进产业升级,积极融入区域经济,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园区。
济河东区:主要指济河以东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总策略,该区以优化发展为主,注重济河沿岸的景观绿化与周边居住用地的渗透关系,将大环境绿化引入居住区内部,逐步建设成为具备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游览休憩、城市居住等功能的综合片区。
(五)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
为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要尽快制定完善《泗水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努力把泗水县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生态型国家级园林城市。
泗水县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主要应采取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藤有机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城市外围建设风景防护林带,城中以泗河、济河及引水入城水系为纽带,建造滨水风景绿带;以城市干道为路网,形成一路一景,一路一模式,建设城市绿色长廊;建设城市公园、游园、市民广场等公园绿地,打造园林精品;以城市单位庭院、居民小区为依托,构建温馨舒适的绿色人居环境。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至2015年新增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21.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40.5万平方米。到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桥梁工程
1、主城区:有序实施南环路(大宇路口至圣昭路口)、建设路东段(光明路至健康路)、青年路东段(人民路至珍珠泉路)、珍珠泉路北延(古城路至泉通路)、东盛路南段(泉源大道至建设路)、东盛路北段(古城路至泉通路)、古城路东段翻建(泗河路至济河)、幸福路东延(泗河路至济河)、济河西路(外环路至古城路)道路工程建设。完成生态新城泗河泗水大桥、泗河大闸拆除重建工程。
2、生态新城:实施圣哲路(泉通路至滨河南路)、圣德路(泉通路至滨河南路)、体育场路(圣康路至济河西路)、学校东路(泉通路至滨河南路)、圣华路北段(中册中路至星吴公路)、中册南路(中兴路至圣华路)、中册中路东延(中兴路至故县东路)、中册北路(圣华路至故县东路)、圣德路(滨河北路至中册中)、圣册路(滨河北路至星吴公路)、滨河北路西延(橡胶坝至圣昭路)、滨河北路东延(中兴路至中册中路)道路工程建设。
(二)绿化景观工程
全面启动县域绿道建设,实施泗河两岸景观、两河三岸、济河两岸景观建设,启动光明湖景观、音义河景观、第三条水系上游(伏羲公园至泉丰路以南)、泗河北景观湖面、泗河下游景观治理(橡胶坝以下)、中册河景观治理、玉沟河治理一期和尹城河治理工程,新增景观绿化面积700公顷。继续有序实施老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
三、片区改造开发
在稳妥推进续建片区改造的基础上,陆续实施滨河大道南片区,泉源大道南片区,圣源大道西、327国道南片区,圣源大道西、327国道北片区,圣华路西片区,杨庄片区,建设路南片区,故县村片区,中册片区等9大片区约7130户居民的改造工作。
四、城市公用事业
1、城市供水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敷设力度,实施北外环(大宇路口至圣华路与泉通大道路口)、圣华路(圣华路与泉通路口至星吴公路)、南外环(圣源大道至鲁舒水厂)、金庄镇至柘沟镇、新建水厂至圣安路与泉衍路口、泉林镇驻地沿327国道至黄阴集、黄阴集至黄沟乡驻地、黄阴集沿327国道至鲍东庄水厂管网建设,新铺设供水主管网50公里,进一步扩大城市供水覆盖面。
2、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1)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和日处理100吨餐厨垃圾、粪便、污泥综合处理项目(包括垃圾分拣、发酵、制肥等)。
(2)污水处理。启动实施日处理2万m³/d泗水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25公里配套管网建设。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建设。
3、城市集中供热
按照城区供热发展情况建设高温水首站,供热能力达到500万㎡,继续加大集中供热管网敷设力度,按照城市建设时序,同步实施供热管网敷设工程。
4、管道天然气
(1)加大气源保障。铺设平邑至泗水、曲阜至泗水天然气主管网,实现泗水县天然气双向双气源管道供应,进一步提高泗水县天然气供气能力。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达到60万立方米/天。
(2)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城和小城镇的燃气发展,完成“镇镇通”天然气工程,争取居民气化率达到70%以上,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天然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发展非民用气规模。除大力发展民用燃气外,积极推进车用燃气、工商业用气的应用发展,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在乡镇建设CNG、LNG加气站,实现工商业用户普及率60%。
五、新型城镇体系建设
(一)城镇化路径分析
十三五期间,泗水城镇体系框架逐渐成型,各项战略逐步展开,各项规划陆续实施。在发展中将遇到新问题,出现新挑战,属于战略攻坚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强化县域均衡发展,重点建设327发展轴和泉林次中心,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
2、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初步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三产提升,二三融合的发展格局。3.人口平稳增长,老龄人口比重增大,人口在城镇间流动频率增加,人口向城镇密集区和特色城镇集聚。
(二)县域空间结构
有序布局各级城乡用地。以县城为核心,构建“城—镇—村”网络化城乡体系,确定重点培育的小城镇作为片区中心,选择中心村,作为组建农村社区的依托。形成“一主一副、一带两翼” 的县域空间结构。一主是指泗水县中心城区,包括金庄新型乡镇和中册在内的县域增长中心;一副是指泉林镇副中心;一带为沿327国道和泗河沿线的城镇发展带,串联泗水中心城及泉林泉群、金庄华金集团、泗水开发区等重要节点;两翼分别是指北部城镇发展区(以柘沟重点镇为主)和南部城镇发展区(以圣水峪和泗张重点镇为主)。
城镇体系职能分工:打造三个层次(城市、镇、社区)六个类型(城区、副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村镇发展体系,城市包括中心城区(含金庄和中册)和泉林镇副中心;镇包括重点镇(柘沟、圣水峪、泗张)和一般镇(苗馆、杨柳、星村、高峪);结合各乡镇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培育发展综合型、工业型、旅游型、农业型4种类型的小城镇。其中县城(含金庄与中册两个城郊组团)、柘沟为综合型;星村、苗馆、杨柳为工业型;泉林、泗张、圣水峪为旅游型;高峪为农业型乡镇。
(三)各乡镇驻地发展
1、杨柳镇城镇性质为泗水县西北片区中心,以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生态型小城镇。城镇发展方向:西延与西扩:西扩向金线河发展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南侧向南延伸至相公店村北,配套部分居住、产业用地。
2、中册镇城镇性质为泗北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旅游型生态宜居小城镇。城镇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中册镇区总体布局力求集中紧凑,团状格局,依托镇区现状,重点在中册河东岸向东发展城镇新区,建设完善中部商住及公建区,适当在中册河西岸发展绿色工业区,在中兴路东侧发展商贸物流区。
3、高峪镇城镇发展总体目标:泗北绿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小镇。城镇用地发展方向选择:高峪镇区总体布局力求集中紧凑,团状格局,依托镇区现状,重点在高峪河西岸向南发展城镇新区,建设完善中部商住及公建区,适当在高峪河东岸向东发展绿色工业区。
4、金庄镇城镇性质为: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区和多功能的城市新片区。用地发展方向选择:确定镇区发展方向为北扩西延东展。沿327城市发展轴,使县城工业园与金庄镇驻地向西发展,远景将卞家村纳入,构成西居东工的发展模式。
5、泗张镇城镇性质为以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城镇。镇区用地选择和发展方向为以向北拓展为主,西部控制发展,东部、南部适当发展。
6、圣水峪镇城镇性质为泗水县西南部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文化、休闲旅游为主导的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型重点镇。镇区建设和用地发展方向:北限、南控、西拓、东延。
7、苗馆镇城镇性质为泗水县中部以建材为主导的工业城镇。镇区建设和用地发展方向:以向西、向南拓展为主,北部限制发展,东部控制发展。
8、大黄沟乡城镇性质为以新材料产业、不锈钢产业为主导,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特色的水源地保护型山区生态集镇。
9、柘沟镇城镇性质为中国儒陶之乡,泗水县西北部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导的生态城镇。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城镇重点向东建设陶文化产业园,向南建设城镇新区,优化中部城镇商住老区,控制城镇向西发展。
10、星村镇城镇性质为泗水县的东北部的重要服务节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文化农贸城镇。发展方向:星村镇区在现有基础上对用地进行梳理,完善现有产业用地,控制其发展规模,注重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近期发展依托星村大街、星盛路等规划的主要内部道路形成星村镇新的发展区,远景逐渐向南、西扩张,依托星辉大道,使其成为新的发展轴线。
11、泉林镇: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新市镇之一,泗水县副中心,以旅游业、机械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历史文化名镇。规划远期人口规模达到3万人,用地规模4.2平方公里。以泉林景区为主体,加快全镇旅游业发展,泉林景区外围的农业区则开辟为观光农业区,由此完善泗水泉林三重空间结构:核心区——泉林文化景区、过渡区——生态林景区、外围区——观光农业区。结合旅游业开发,适当发展餐饮、宾馆、商业等服务业。另在泉林镇东南平邑县界处结合泉林石材工业园保留工业节点一处,约1.5平方公里。
各乡镇驻地十三五末达到的规模及人口
乡镇 | 驻地十三五末达到的人口(万) |
泉林镇 | 3.23 |
星村镇 | 2 |
拓沟镇 | 2.5 |
金庄镇 | 3.48 |
苗馆镇 | 1.13 |
中册镇 | 2 |
杨柳镇 | 1.16 |
泗张镇 | 1.01 |
圣水峪镇 | 0.9 |
高峪镇 | 1.2 |
大黄沟乡 | 1 |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1、已建农村新型社区情况
(1)规划情况。泗水县于2009年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年—2030年)和34个社区规划的编制。去年,又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中册镇、杨柳镇、柘沟镇、高峪镇、星村镇、苗馆镇、泗张镇、圣水峪镇、大黄沟乡等9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将全县592个行政村(居委会)规划为52个中心社区、145个基层社区。
(2)建设情况。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38个,其中完成22个,在建14个,准备启动建设2个。已建成楼房390栋1.6万户,入住农户5万人,累计投入资金23.5亿多元。
(3)建设模式。泗水县新型农村社区,大致采取了以下三种建设模式。一是城中村改造型。按照“大力实施新城建设,有计划实施旧城改造”的城市建设思路,对城市规划区内汤家庄、石桥街等14个城中村改造成为12个社区,新建住宅楼92万平方米,把7226户农民变成市民,农村变成社区。二是村企联建型。以大企业建设为契机,对涉及的村庄进行迁建。苗馆镇松山社区、小王社区、泗张镇万紫园社区、杨柳镇孔家村社区就是利用海螺水泥项目、万紫园项目、柳絮集团项目启动的社区建设,4个项目涉及13个村、2750户,新建住宅3160套、34万平方米,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为企业提供了建设用地,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土地增减挂钩型。抓住国家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政策机遇,选择腾空土地潜力大的村庄进行改造,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20个,涉及31个村庄7121户,合并建社区后可节约土地指标5000亩。
(4)配套设施。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在社区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已有杨柳镇孔家村、金庄镇金华新区等17个社区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内水电、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排水配套完善。投资820万元在22个社区内配套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达到国标一级标准。按每20户安放一处垃圾桶进行垃圾收集,启动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提升了农村社区居住环境质量。
(二)十三五期间拟建社区情况
十三五期间,根据各乡镇状况和发展需要,拟新建社区30个,计划合并村庄100个。
来源:泗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