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2370831494136281L/2020-1958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泗水县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心 | 组配分类: | “十四五”规划 |
| 成文日期: | 2020-07-06 | 废止日期: | |
| 有效性: |
泗水县“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农机化“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指导“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为制定好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着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持,特制定泗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我县农机化工作所取得主要成绩
(一)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
“十三五”期间,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以及省市县马铃薯、花生、甘薯等试验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使用新技术、购买新机具的热情,调动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5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发展速度加快,发展领域拓宽,总量和规模上了新的台阶。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43台、联合收割机1408台。预计“十三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7.3万千瓦,比“十二五”增加10.3万千瓦,增长率21.83%,年均增长率超过4.37%,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县种植业机械化率达到 92.77%。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 100%、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 98.26%、花生耕种收机械化水平70.88%。二是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共建设植保中心7处,作业服务面积达到11856公顷,全县拥有高效植保机械142台,其中自走式喷杆喷雾机52台,植保无人飞机90台,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80.9%;三是粮食烘干机械化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共建设粮食烘干中心3处,拥有谷物烘干设备29台套,其中,300t/d烘干塔1台套,30t/d低温循环烘干机13台套,35t/d低温循环烘干机1台套,15t/d低温循环烘干机6台套,烘干能力达到815吨/批次,全县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64.68%。
(三)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能力
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覆盖
泗水县农机中心高度重视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工作,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纳入全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考核体系。引导和支持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坚持服务与扶持相结合,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度,通过强化政策引领,资金扶持,加强规范指导,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规范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将培育新型服务主体,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的关键举措。2020年,全县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4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6家、县级示范社 家。
(四)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十三五”期间,我县农业机械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宗旨,以购置补贴为契机,重点搞好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我们通过争取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强化宣传发动、组织示范表演、抓好技术培训等措施,近五年推广拖拉机734台、联合收割机387台。现在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发展的动力机制已经形成,粮食烘干和机械化植保技术已经全面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了从耕作、播种、植保、收获、烘干到运输等各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五)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得到逐步完善
我县发挥农业机械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夏季还田为主,秋季适度还田”的技术要求,重点推广小麦、玉米大型联合收获机械,秸秆捡拾打捆机,玉米青贮机械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全县现有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953台套(全部加装小麦秸秆切碎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55台套(全部自带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粉碎还田机545台套,秸秆捡拾打捆机32台套,自走式玉米青贮机5台。秸秆压块中心5处。2020年利用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完成秸秆机械化处理面积37832.5公顷,全县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83%。
二、“十四五”农机化工作规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和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农业机械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我县“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研究编制“十四五”农机化发展规划,是农机部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所需和任务所在。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四五”农机化发展规划,事关全县“三农”工作和农机化发展工作。为制定好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结合我县农村工作和农机化发展实际,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与兼顾统筹相结合,既要以主要机具、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为重点,又要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要,逐步填补其他农业机械发展类型,逐渐向畜牧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林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推进,争取国家在这方面的项目投资,扩大农业机械化的覆盖范围,实现高效、优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适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根据科技发展和管理服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农业机械化发展计划,以确保本地区农机发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3、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坚持政府在推动农业机械建设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推广、培训在农业机械化系统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鼓励企业、经营和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
4、坚持法规宣传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让农民群众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法律与规章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总体目标
到“十四五”期间,我县农机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维修、作业服务管理在十三五基本规范完善的基础上实现主要作物、重点机具和主要农机化技术全面覆盖。
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发展机械化,农田是基础。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中特别指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为此,建议将农机作业条件和作业标准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严格遵守与执行,提高农机作业便利程度,特别是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为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
2、农机农艺融合和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强调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种植模式、养殖方式、加工方式等必须“宜机化”,应用适宜的农机装备技术推广模式,全程推进,全面发展,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在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方面,要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讯、智能控制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机生产、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农机制造、服务与管理质量和水平。
3、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创新和激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为手段,以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目的,推进土地承包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四五”期间将以依法有序、因地制宜、农民自愿、民主管理等为原则。结合我县际实际通过盘活农用地的新机制,突破农机合作社发展瓶颈,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建立“保底+分红+农业保险+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服务中心”的“五位一体”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新体系,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4、打造专业联合植保队伍。随着农业科技的日益发展,无人植保飞机应运而生,新技术、新模式、新行业,终将带来新的植保技术革命,进而走向农业植保现代化之路,接上农作物生产中的机械化植保断链,补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短板,打造一支由植保飞机飞防作业的正规植保队伍,借力营销网络服务种植合作社、农场、种植大户以及跨区植保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5、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改善村居环境。推广青贮饲料收获、秸秆打捆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村居环境整治、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形成秸秆粉碎还田与秸秆捡拾离田交替作业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全县秸秆收集储运体系,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模式和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6、完善智慧农机管理系统,提升农机信息服务水平。包括对农田、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培训机构等的数据采集及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实现打通农机作业检测、农机一站查询、农机信息发布、农机便民服务等多个环节,构建智慧农机领航、廉洁高效服务的现代化农机发展格局。
7、扩大购置补贴范围,促进农业机械全面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正常的农机购置补贴基础上,增加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淘汰老式陈旧、低能高耗的农业机械,发展智能型、智慧型等大型农业机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机械的基础上,向畜牧业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等全方位延伸。
8、抓好农机技术人员培训。联合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搞好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批飞防植保队伍和智能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队伍,采取农机与农技相结合,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农机与农技优秀人才。
9、“十四五”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械1600台(套),小型运输拖拉机拥有7000台左右;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从耕作、播种、灌溉、收割、运输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10、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转型升级、推动社会化服务。从2021年到2025年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家,以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产品生产加工为基本职能,以农业生产托管为基本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生活等“三农”事务的“一站式”解决平台。
11、加大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促进花生、马铃薯、地瓜等重点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扶持推广高效大中型农业机械。努力抓好花生、马铃薯、地瓜等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对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和经济作物机械购机户进行技术培训,开展农机推广示范,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12、努力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做好农机跨区作业,提高组织合理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机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完善各种服务措施,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机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十四五”农业机械化的重大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国发42号文,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对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购机用机发挥了积极作用,效果良好。建议针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继续稳定实施补贴政策,对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加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力度,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和特色、复式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促进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用航空,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
.(二)支持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支持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农机装备的推广与应用,支持智慧农机示范与推广。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大新技术试验验证力度。
(三)拓展财政支持农机化的领域与范围。
基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长效机制的政策体系,拓展财政支持农机化的领域与范围。重点补贴包括农机深松整地、秸秆机械化还田、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粮食产地烘干等关键作业环节。对农机关键作业环节进行补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劳动技能和农民素质,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的特点,面向农村、面向社会开展农机使用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
(五)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经营,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培育农机大户,逐步在农机拥有量集中区域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机个体服务向专业协会服务发展,着力提升农机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努力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做好农机跨区作业,提高组织合理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机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完善各种服务措施,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机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我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规划,全县农机系统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开创农业机械化事业新局面努力奋斗。
来源:泗水县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