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村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时间:2025-02-18 09: 06
【字号:
浏览次数:

2024年度星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思想宣传、严格规范执法,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法治建设水平,提升依法行政效能。全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法治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治统领,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按照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求和法治建设月度指引及有关法治工作安排部署。星村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等专题学习活动5次,认真组织学习了《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学习中,坚持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书本学与实践学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结合全面依法治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实施,深入推动各行业、各村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在普法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创建

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我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工作。切实加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党委述法专题会议,党委听取每位班子成员、重要部门负责人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落实“三张清单”制度,各部门充分利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思考问题,今年,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一项。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为镇政府日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凡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经过合法性审查后方能实施发布,保证了政府行为的严谨性、合法性,维护了政府权威性。全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司法考试,全部合格。将法治建设向村级延伸,每村选聘5名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全部通过考核,他们活跃在农村基层,坚持普法和法治宣传,司法调解,成为农村法律的践行者和宣传员,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三)聚焦中心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集综治中心、“一站式”矛调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融合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1+N”工作法,构建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社会治理“四位一体”工作格局;设置开放式信访接待大厅,“小杜”“老兵”两个特色调解室,打造了具备信访接待,分析研判、法律服务、警示教育、网络管理、心理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矛调中心;挖掘“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在服务公共事务决策、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督导等方面的作用;依托53个调解委员会、161人的调解队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行动;2023年度,共接待各类上访40人次,成功化解39人,调解化解村民矛盾108起,并成功上传到县级ODR系统。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首问负责制”改革,依托1400平方米为民服务中心,落实困难救助、医疗保险、危房申请、宅基地管理等便民服务窗口,大厅工作人员严格落实AB岗坐班制,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公”的服务措施。

(四)夯实基层基础,打造法治阵地

将平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争创“平安镇街”,增加“平安村居”创建数量,80%的村庄达到创建标准。制发《星村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实施方案》,上报县扫黑办线索15条,在省级媒体发表扫黑除恶宣传报道30余篇;加强反诈宣传,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90余次,发放宣传单页8000余份,制作宣传条幅100多条,在省级媒体发表反诈骗类宣传报道50余篇;全面摸清邪教人群底数,对6名有邪教信仰史人员落实包保责任,定期回访。对203名精神病患者、14名缓刑人员、42名刑满释放人员严格落实特殊人群的管理。建立台账,明确包保责任人,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组织了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全镇行政执法人员常态化学法。每村建立不少于5平方米的法制宣传栏,镇级层面在南陈文化广场建设了星村镇法治广场。召开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会议,传达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阐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书记汪彦凯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从切实增强全面依法治镇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镇各项工作;形成推进全面依法治镇强大合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强调。全镇各级各部门站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在开创法治星村建设新局面中创造新业绩,为推动新时代泗水和镇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加强诉源治理,实现了诉讼案件政府败诉零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治思维和法治队伍仍有欠缺。党员干部主动学法用法意识不强,学习存在被动应付、实用主义倾向,满足于学过了、了解了,碎片化较重,结合工作实际思考学习不够。全镇法律相关专业干部较少,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中法学类专业的仅有4名,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法治建设人员队伍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足。部分科室出台文件、制定政策缺少法律意识,单纯考虑上级精神和群众意愿,对合法性审查、政务公开等工作重视不够。行政执法程序履行不规范。现有专业执法人员少,应急、环保等业余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程序履行等方面存在差距,有的不着统一服装,有的没有执法证但因临时工作也参与执法,有的不按照要求使用执法设备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在执行执法程序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三是法治宣传工作成效不明显。开展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局限于发传单、挂条幅等传统形式,结合实际开展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较少,运用新媒体、网络媒介的新形式较少,普法成效不够明显,进一步导致群众法治观念仍需提升。比如,在化解信访积案工作中普法工作不到位,群众普遍法治意识不强,在群众利益诉求上“信访不信法”,进而造成越级访行为。

三、下步打算

一是压实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将法治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经常性听取汇报,召开会议研究。健全完善学法用法、合法性审查、依法行政、执法协调、普法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为责任落实提供保障。将学法用法情况纳入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和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述责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议的重要参考因素,确保法治建设工作压力传导彻底。

二是提升全镇依法行政水平。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加强对土地征收、综合执法等重点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夯实依法办事的基础。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切实发挥好法律顾问作用,出台文件和作出决策前进行合法性审查,对社会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意见,同时加强工作情况的跟踪反馈,着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是提升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将依法行政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深入推进机关干部、村干部法治宣传教育,结合送戏下乡、儒学讲堂等文化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大型室外普法宣传,进一步明确“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组织各科室、各部门在落实重点工作中开展普法宣传,切实将法治意识贯穿到工作全过程,提升群众法治思维,促进全镇法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提升。


来源:泗水县星村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