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时间:2025-02-05 09: 35
【字号:
浏览次数: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县委依法治县办的大力指导下,泗河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守初心使命、依法履职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推动高质量法治建设,持续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全民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牢法治建设,不断筑牢法治根基。不断调整完善泗河街道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街道的法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带头学法、坚决守法的表率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将法治建设纳入街道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以及明确普法责任清单,确保法治建设工作依照不同阶段、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努力打造一支知法守法懂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24年街道党工委会议听取法治建设相关工作汇报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研讨2次,年度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法12次,开展法治建设讲座4次,切实有效地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以及依法管理等方面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抓牢普法宣传,不断厚植法治理念。依据 “八五” 普法规划以及2024年普法工作重点要求,街道积极探索多样化路径,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2024年,累计举办16场法律宣传活动,营造浓郁的普法氛围。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乡村集市,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普法。在圣华社区、金泉社区等举办法律讲座,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引导居民依法处理矛盾;在子路中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讲解未成年人保护以及防欺凌等相关法律,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在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法律专题培训,助力企业依法规范用工,防范法律风险。累计覆盖受众达5000余人次,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法律的认知度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抓牢学法用法,不断优化法治效能。完善干部学法与培训机制,通过个人自学、举办主题讲座、开展集中研讨以及组织法治知识测试等多样化途径,全面提升街道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2024年,先后2次组织街道工作人员参与学法用法注册考试,参与率与合格率均达到100%。针对街道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完成5次,从法律专业角度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各项决策和文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开展2024年行政执法证年审工作,年审涉及街道持有行政执法证人员共25人,并对1名新进执法人员进行相关资格审核与办证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协调,针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矿产资源、违建巡查等关键事务开展研讨。街道行政应诉案件责任人出庭率达到100%。

(四)抓牢制度建设,不断增强法治成效。强化法治政府机制建设,推动依法行政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全方位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格遵循财政开支与审批的相关规定,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对《泗河街道党工委议事决策规则》与《泗河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则》进行修订完善,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有序。针对街道“三重一大”事项,均经由集体研讨作出决定,并推行公职律师与法律顾问“双重审查”机制,广泛征集下级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全力推动决策朝着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24完成文件审核28份。严格贯彻落实政务公开有关要求,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及规范性文件公开公示,及时更新政务公开信息,切实履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五)加强司法调解,不断强化阵地建设。秉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主动介入各类矛盾纠纷。全年共成功调解17起纠纷,涉及邻里关系、家庭矛盾、合同纠纷等多个领域,有效防止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法律援助工作方面,积极履行指导协调职责,指导协调法律援助案件5起,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支持,帮助他们依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将5万元普法经费列入街道预算,在圣源湖社区建设法治广场2处,建设“警民联动 平安广场”“党群连心红色步道”;在圣华社区打造“精彩人生路 法治伴我行”法治一条街和“情暖童心 为爱护航”主题法治广场等多个法治宣传阵地,于子路中学开展“送法进校园”,在圣鲁制药开展法律专题培训。通过积极示范创建,街道获评济宁市首批“守法普法示范镇(街)”。

二、当前存在问题

(一)依法处理事务的能力与意识还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习惯于凭借经验与主观来处理各类事务,未充分重视法律法规对于工作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在行政决策以及执法等关键环节,未能切实遵循法律规定与法定程序。在执法过程中,时常出现程序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的情况,这使得依法行政未能落到实处,阻碍街道法治建设。

(二)普法宣传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当前社区开展的普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活跃。通常仅是单纯发放宣传资料,以及举办讲座。而讲座形式往往缺乏创新,没有更好融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能激发群众兴趣的生动环节,导致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不高。

(三)村、社区法治建设存在短板。部分村、新建社区,专门用于开展法治活动的场所较少。以法治图书角为例,其存书数量少,更新频率低等情况。居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治相关活动受到限制。村、社区内专业的法治人才相对匮乏,缺少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长期驻点服务,需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理论武装再深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县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细化分解责任,通过“党政领导带头抓、党组班子合力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法治建设的责任落实落细。

(二)法治宣传再创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等多元方式,大力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坚持每月举办1次“以案说法”活动,加强宪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活动,深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行业普法宣传,采用网站普法、微信普法等方式加强对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相关重点人群的政策宣讲和释法说理,进一步做好以案释法和以案普法。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法律短视频、开展线上法律知识问答竞赛等,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三)法治阵地再夯实。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新建或改造法治活动场所,定期更新法治书籍。通过选派人员等措施充实法治人才队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积极策划多样法治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推送资讯并互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推动村、社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开展 “一对一” 的精准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力求切实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范围与实际成效。


来源:泗水县泗河街道办事处